杰出校友系列访谈

作者:时间:2024-04-22点击数:

弦歌育栋,风帆新扬。2024年花开烂漫之际,北外米乐m6在线网址登录入口迎来建院10周年。翻阅过往卷轴,北外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始于1981年五名毕业生加入中国日报社参与创办工作。1985年北外英语系开设国际新闻专业方向,2001年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2009年“新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4年,米乐m6在线网址登录入口正式成立。

十年间,学院秉承“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北外多语种教育优势为依托,注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语型、复合型高层次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如今,学院已建成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多个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今天,我们回溯部分杰出校(院)友在北外的成长轨迹,请他们谈谈在北外的故事。


本期嘉宾

王浩,高级记者,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1987年米乐M6官网英语系毕业,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法学硕士。同年入职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社,参与历次国内、国际重大活动与事件的报道工作。近十年来参与主持了对外新闻媒体的全媒体融合转型,以及国内、国际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初创和发展。在新媒体报道策划、采访、写作、编辑以及产品设计与运营、 特别是在视觉传播、舆情研究、网络评论、人工智能辅助国际新闻传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下简称“王”。


访谈实录

采访人

宋毅,米乐m6在线网址登录入口教授,副院长。下简称“宋”。



宋:王浩校友您好,您还记得选择来北外上大学的初衷吗?

:我(高中)班主任坚持说学英语只有北外,我就听了班主任的话来到了北外。我读高中时,当地(扬州)的报纸采访过我,问我学外语将来干什么?我写了一句话:Let China know the world, let the world know China。我喜欢英语,执着地奔赴北外求学,一路过来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宋: 可否与我们分享几点在北外时的学习记忆呢?

王:北外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英语基础和专业方向。当时英语系教学楼在操场的北边。学习经历基本上分两段,前面一部分主要夯实英语基本功。从大三的下学期起,大家可以自愿报名加入到一个专业方向。英语新闻方向设得很早,我们是第二期。当时系里所有的班级打散(重组)以后组成一个新闻班,那时还没有新闻学院或传播学院。

我高中的时候有学外语的志向。我觉得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言,语言只是工具,我要用它来传播中国的声音。那时还不像现在说讲好中国故事,但传播的这种需求很大。所以我觉得用英语写东西,讲述中国的故事,写新闻做新闻,应该是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这个新闻班跟我现在工作的媒体《中国日报》很有关系,当时是共建的。我记得当时报社捐助了飞鱼打字机,在课上每人一台打字机(写稿),上课的时候声音非常响。报社还经常派一些领导、骨干、资深的记者编辑来给我们讲课,所以我对《中国日报》感觉很亲切。

宋:刚到北外的时候学习是否紧张?

:我觉得挺紧张的,没有放松的感觉,紧张度还保持着高中原来的程度,这和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系。我们早上都需要早读,自己拿着书围着体育场的铁丝网,找一个地方朗读课文。当时我们有speaking pair(口语练习对子),现在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那时每天晚上自习结束后,大概11点左右回自己的教室跟speaking pair练口语,我们的训练真是很严格。

宋:这种严格是来自学校的要求吗?

:我觉得基本功训练之严格,既是老师的要求,也是整个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的传统要求。我既然吃语言的饭,练好基本功,终身受用。当时大一开学不久,每个班先不上具体的专业课,两个星期时间都会跟着一个老师专门纠音正调,一个音节一个音标地练。我的矫正老师是吴青老师(谢冰心先生的小女儿)。此外,大一期间同学间互相结口语对子,互相纠正问题。这个speaking pair,比如说这一个月,我跟您是一个pair, 等下一个月再换一位,这样大家基本上都能熟悉起来。

宋:在北外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教师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外的每位教授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我,例如吴征服老师,她的教学不仅让我掌握了英语口语技巧,更塑造了我对口语学习的态度和目标。还有我们的班主任王立礼老师,以及教授我们报刊阅读的刘承沛老师,都让我至今难忘,他们的治学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在北外的教育历程中,我深受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和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所影响。这种对专业的敬畏和细节的把握,构成了我们北外学子所独有的学术严谨性。同时,他们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很多是第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国学者,例如梅仁毅老师以及邓炎昌老师,给当时的我们带来了全球化的洞见。


宋:说到治学精神的影响,可以再具体些吗?

:我非常感激刘承沛教授的教学方式,他总是以一种平和松弛的方式,分享他的想法和观点。在讲述时,甚至辩论时,有力的观点也以温和的语调表达。他的这种风格,即使在今天,仍不过时。同样难忘的是吴青教授的教学,她对细节的强调,如在看似不显眼的地方寻找洞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我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学习音标时对发音的精准追求,让我在语言的学习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您对当时所接触的外教有什么印象呢?

王:当时的几位外教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他们提到要保持好奇,鼓励我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多提问,提好问题。他们总是敦促我们坐在教室前排,多理解、勤思考。这种积极向前的姿态不仅在课堂上,也成为了我们整个新闻班的风格。这种氛围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您在北外参加了一些采访实践活动,从中有什么个人感受呢

王:我在学生时代进行采访时发现,每个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应问题,有的人沉默寡言,但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故事。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的任务是引导他们,挖掘这些隐藏的故事。这是新闻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我记得有一次采访了中国某军乐团的指挥官,他的经历、讲述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新闻人这个身份让我有机会接触常人难以触达的人和事,从而积累了初步的职业自豪感。


宋:咱们北外特别讲求两个人才培养目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您是怎么看待这两点的?

:阅读和学习经历无疑会深刻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最初的重点是迅速学习外语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的崛起,我们的视角已经转变为双向交流,我们不仅吸收外来知识,也开始向世界介绍中国。我们做国际传播,把中国故事讲出去,这样就是从国际视野慢慢回到家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中,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缺乏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无法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这个领悟来自于我在翻译过程中的体验,并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持续的验证和深化。

宋:在北外学习期间,您对国际传播教育有什么认识

王:我觉得是从know到knowledge这样的一个过程,本科阶段的学习基本上是对于基础信息的扫盲。学语言,一个是语言部分,另一个是文化社会部分,这两部分相辅相成。语言的学习无法脱离文化背景的理解,这个阶段就是第一层面、初级阶段。第二层转到双向的传播阶段,只有掌握理解自己的文化和理念,才能够做好传播。如今,我看到北外大学生已经跳过了我们当年那个初级阶段,他们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平视”世界。我认为学生现在遇到到了做传播的最佳时候,也是难度最大、最具挑战的时候。在精神品质上,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是不可或缺的双翼。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技能,不仅仅是中文和英语,还有可能是其他语种的熟练掌握。同时,他们也应深入学习中外文化,把握基本知识,以便在国际传播的工作中能够灵活应对。这是我们北外的、也是国新的核心优势。如今,已经到了我们中国平视世界的时候。我想我们传播学院专业将来的事业大有可为,这个专业、这个行业特别需要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

宋:请您给母校的米乐m6在线网址登录入口的教育教学提几点建议吧?

:首先,保持米乐M6官网在语言教育上的传统优势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不惜时间和努力在语言基础上下功夫,通过多语种外语教育来培养国际视野。第二,建议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课程设置,特别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播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第三,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将相关知识技能融入教育体系。

宋:最后,请问您还有什么想和同学们分享的?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宅”成为了一个热词。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各种服务,但我还是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多接触自然和社会。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运动对于心理健康极为有益。曾经,长跑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现在却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帮助我克服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纠结,很多灵感也是在奔跑中迸发出来的。特别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不容小觑,而运动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调整状态,恢复平和。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花时间在户外活动,这不仅对身体好,对心灵也同样重要。






Copyright @ BFSU. 米乐M6官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